毕业生感念

关键词: 毕业生感念,
作文在线 分享时间:

1975年,我从贵州工学院毕业,转眼已逾三十年。三十年来,母校的发展和变化令人振奋,如今的贵大,已发展壮大成为拥有师生6万之众的国家“2ll工程”重点大学,无愧为黔中重庠!

我对母校一往情深,源于魂牵梦萦的大学梦。我从小喜欢念书,只要有空闲我就看书学习。那时条件艰难,上了初中还没有照上电灯,我们就用“高潮”墨水瓶做成煤油灯,挑灯夜读,自学了很多课程

。我们这一代人是充满不幸的,受“文革”冲击,学校门庭冷清,能读书是很幸运的事情。因此,很多人错过了读书的黄金时间,像“老三届”、“工农兵学员”这类名词,就是对那个不幸的时代里幸

运的读书人的特定称谓。尽管困难重重,我还是坚持念书,上大学的梦想一直埋藏在心底,一直激励着我自觉而勤奋地学习。“文革”期间,别人都去参加“革命斗争”,我从不参与,有空闲时间我就

去看书学习。高中毕业后,我上山下乡,一年后被安排到县城一家造纸厂当工人,因工作表现积极,很快就入了党。组织上准备提拔我到县城公安局当指导员,我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执意坚持读书、

上大学,当时很多人对我的做法极不理解。

我对母校一往情深,源于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活。1972年,我被推荐就读工农兵大学,进入贵州工学院水利水电专业学习,我的夙愿实现了。那时学校师多生少,全校也就几百学生,生活仍很艰难。学校

供应粮食要搭40%的杂粮,每月供给每个人一斤猪肉,常常令我们馋涎不已,吃不饱是常有的事。但是大家从没放松学习,刻苦用功,经常饿着肚子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和鄢贵权、韩三法等同

学寒窗苦读、追求真知的学习情景仿若昨日。大学期间,我的成绩很好,担任过班长、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可是我们班都只是初三以上学历,学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班级工作较难开展。好

在大家相当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学习都比较用功,自觉性强。蔡家关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那里远隔城市喧嚣,校园安静,校内有一条小溪叫雅河,河水清清,同学们在河边晨吟暮渎,求知若渴。

我对母校一往情深,源于血浓于水的师生情谊。清清的雅河水不仅流淌着我们艰难求学、自强不息的求知岁月,也见证着同甘共苦、真挚纯洁的师生情谊。三十年过去了,很多教授、老师的亲切面容和

他们认真负责、谆谆教诲的执教精神犹在眼前。毕业设计那段时光在我的记忆中格外深刻。那时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像现在可以坐在教室里做设计,而是在“实践出真知”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把学生

统统分下去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工程第一线, “真刀真枪”搞设计。记得水建教研组老师带我们到印江自治县一个水电站的施工现场实习,当时任务重、时间紧,条件极其艰苦,老师们就带着我

们坐在工地的牛毛毡棚里画图纸,画完一张设计图马上就拿去现场施工。我们来回跑到水电站厂址去测量计数,老师们在一边审图、把关。那样的“战斗”情景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刺激。我喜欢数学,读

大学时《高等数学》学得很好,可一遇到工程实际问题,常常犯难。有一件事情令我感动犹深:一天晚上,我们为了推算出压力水管弯道处受压力的数据结果,教高等数学的许老师带领我们在几乎没有

其它辅助工具的情况下,用微分方程原理连夜推算出了数据结果,令大家振奋不已。就这样,在艰难岁月里,师生同甘共苦,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在和工

农群众同劳动同生活的特定环境中,我们练就了能吃苦、敢于打硬仗的精神,凝结了血浓于水般的师生情谊。水利水电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它本身属于艰苦行业,和工农业结合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