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很难适应一个新的生活,不是不愿去适应,而是心里有一道阻隔,不愿去接受,以至于把自己搞的很累,甚至于造成精神的决堤。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个性的,但是要学着去接受,去适应新的环境,作文在线,不要让自己很烦很累,去找寻生活的乐趣。不要抱怨命运的安排,命运把你安排在哪里,你就把哪里的欢乐发掘出来,尽情享受,享受人生,享受命运。人都应该敞开自己的思想,去享受生活,去寻找快乐,在快乐的生活中去追寻精神的耶路…
梅兰竹菊当中,我最喜爱的就数梅花。梅花有迷人的芳香;有艳丽的色彩;还有那华丽的外衣……进了植物园,有绿油油的小草;有葱绿苍翠的树;黄澄澄的花;清凌凌的河水……但这些都不足为奇,最显眼的还是那一片粉红海洋的梅林了。远远望去,一片红色。走近一株仔细一看,它的花真是艳丽,还散发着真是迷人的淡淡的清香。它们呀,有的三朵一堆,五朵一簇,可引来了舞蹈家蝴蝶为它舞蹈;鸟儿歌唱家为它伴奏,整个梅园更加热闹了。梅花…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面对一个个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耍的游戏,一部部好看的电影……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救国救民。知识文化是革命胜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一个…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记忆和期待的意义就在于,只有通过记忆和期待,人才能实现这一双重的寻找。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人是…
世界上还会有人纯粹因为爱而一辈子记得你的电话号码吗?有时候我想,莫非孤独这东西也有遗传性不成?记忆中,祖父是个孤独的人,他极少同人交往,漫长的冬夜里就自己一个人哼着不知什么名的歌在油灯下编筐、编席子。父亲更是个孤独的人,在公社(乡镇)当那么多年党委宣传委员,几乎从未看见他往家里领过同事,也没人来访,他回到家就捧一本书往炕上一躺。我也习惯于独往独来,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孤独。说热爱孤独未免有点玩“酷”,…
买回来的新书就从第三话看起,一口气看完了之后。没有以前那种看夏茗悠书的感动。夏茗悠写的大多是校园生活,周围的女生竟然会觉得幼稚,可是我一如既往的喜欢她。喜欢那些小细节的描写,不自觉就体会到那似曾相识的温度。与被大量泛滥的爱情无关,与痛苦无关,还原的只是青春最原始的模样。《三年K班》《日界线》《八分钟的温暖》都曾让我一气看完之后,天空已泛起鱼肚白。内心氤氲着悲伤与感动交织的情愫,虽然主人公的经历不是…
可以说,无论是这本书的题目还是其中的内容都让人觉得这是本生物学说上的著作。所以以开始看时我不免觉得有些枯燥无味。上面写的跟天书一样。我看的一头雾水。觉得无聊极了。不过,多往后翻几页还是能发现有意思的部分。书中的观点让我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人类主宰了地球,所以人类是伟大的。我们总以为蚂蚁、蜜蜂这些低级动物,没有思想,也没有自我。它们的生活只是过完每一天,它们永远在干同样的事情。它们不懂得休闲,享受它…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
雏菊,总是很单纯!它们只有一圈花瓣.占的空间很少,也不会打搅任何人就像心里最深处的爱与思念.一直很安静,很安静!淳熙的小庄,作文在线,冷冷细腻的女子,并着植物馨香的画板,白纸画板油彩。弥漫子弹气息的刚性男。那无垠的雏菊田,那河,那桥,那幅画,都是那年夏天,那片阳光下镀上金边的风景。时光旋转,事过境迁。一切随着成群的白鸽,飞往荷兰的街头。纵使过去犹如荷叶上泄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但那季在心中荡起的…
我只听过《国富论》,《道德情操论》还是头一次听。百度一下后居然是温家宝总理推荐看的。也许是由于作者的缘故,一个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作品应该与经济发展挂钩。但并意味着对青少年毫无用处。譬如,他指出的经营之道要讲诚信,作文在线,这对我们就有点用了。亚当斯密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本书告诉我们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风气和习惯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
《爱玛》是简·奥斯汀的作品。奥斯汀小说结构并不宏大,但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真实可信。他们或小气或大度或势利或坦荡或卑微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即使过去了二百多年,这些人物似乎依然活在当下并且鲜艳夺目,这是简·奥斯汀小说的魅力,相比《情感与理智》,《爱玛》中的人物更加饱满与可亲。爱玛是一个上流社会未婚女子,她具有强烈的门第观念,不需要正当职业,业余爱好是做媒,谁尊贵谁卑微谁与谁能配成一对儿,她拿着…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我看了30年代奥斯卡最佳影片《飘》。电影分两部分看了近四个小时——带着近一个世纪前对电影制作技术的不屑和美国内战时期对陌生文化理解的功利主义,抵制住了“托裙时代”对女装的厌恶,忍耐力极强地看了30分钟,最后关掉了电脑。过了一个月,无聊的时候看到这个未完成的早期大片还保存在电脑里,然后继续看。结果意外被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吸引,无法自拔。由费雯·丽扮演的斯嘉丽,有着狐狸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