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作文”

关键词: 关于“文化作文”,
作文在线 分享时间:

关于“文化作文”, 按谭蘅君等老师的理解,指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是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让作文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 莫怀戚教授将这种文化作文称之为“中学生写作的文化化”。 文化作文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充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成为世纪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不可否认,最近几年,由于高考中所谓的文化作文的热捧,高中生作文中的文化出现了泛化的倾向,并成了文风虚假的始作俑者。曾有这样一段阅卷老师的感言:“每年高考,谁最忙?历史名人最忙。屈原又开始跳水了,苏武又开始放羊了,文天祥又开始过零丁洋了。李白又开始梦游天姥吟留别,辛弃疾又来到了江南喝醉了酒……” 这种泛化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功利化。指的是学生之所以钟情于文化,并非出于内心的需要,完全是为了考试的分数,基于这狭隘的原因,他们的写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中学语文教育专家顾之川在一次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后指出,现在高中生作文写得越来越空泛,华丽的词句多,扎实描写少,具体事情写不清楚,基本功下降了。尤其突出的弊病是出现了大量事先准备语句优美的范文,考试时匆忙搬上去,甚至抄袭现象也出现了。余秋雨也直言不讳地批评说:“近年华文写作进入虚、假、大、空,无数形容词、成语汇成了滚滚滔滔的激流,这不是方向。尤其中学生作文应以质朴的文字作为主干,以质朴的写作作为主干,用质朴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把心情写出来,这是最主要的。”他还告诫说:“写作不是职业,是人生技能;文学不是职业,是素质。有文学信仰和素质是幸福的。” 二、浮夸化。自高考作文放宽限制以来,各种胡里花哨的文风在高考中层出不穷,并进而影响到平时作文。这种浮夸的文风可追溯到2004年重庆卷满分作文《独上高楼》与《诗人明月黄花》,这二文经媒体披露后,其华丽的语言、大气的行文、丰厚的文化深得广大师生赞许,自此,每年高考总有不少考生群而仿之,一时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不关乎自我、不关注现实、不抒发真情、一味追求浮华文风的倾向。这种文风有如下特点:故作深沉、语言浮华、追求新奇、标新立异,能在短时间内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实际上,这些文章往往不联系现实,不表达自我,文章的观点,不是来自于自我感悟,不是自我思想的外露,往往是贴标签式硬粘上去的,总给人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的感觉,没有做到水乳交融地化为一体,非常生硬。文章所缺少的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感情的,逻辑的,内在的。于是,中学生作文真情实感少了,矫揉造作多了;朴实自然不见了,花哨浮华大行其道,这些都与作文的本真之路愈行愈远。 三、程式化。这种程式化,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将之称为“套话作文”, 陈教授归纳了“套话作文”的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陈教授接着指出,根据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这种“新八股”文风,将文风的虚假推向了极致。 四、伪圣化。“伪圣化”这个概念是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先生提出来的,指作文立意上虚假地表达一些崇高、神圣的意义,甚至违心地说些貌似崇高的话,其实内心一点也没有这种思想。“伪圣化”的近义词是“伪崇高”“伪神圣”“伪高尚”。应该说,“伪圣化作文”的表现与“矫情作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更加注重思想意识的表露。从中学生近年的作文实际看,这种伪圣化更多与文化名人扯在一起,其本质又是伪文化。 五、浅显化。好的文章的文化成份应该是内敛的,是潜而不显的,需细加品味才能读出趣味来。但现在不少文章,往往通过大量的铺陈排比来达到显示文化的目的,有“掉书袋”的嫌疑,如下例: 你能体味出“六根弦架成的桥通向心渊,弹落了多少春花秋月”中地无奈吗?你能体味出“一粒千年的老盐,腌咸了爱的花苞”中的辛酸吗?你能体味出:“思念在风中弥漫,空气中充盈着湿湿的感动”中的诗情画意吗?你能体味出:“雪花尘封天地的季节,爱是一枚单程邮票”中的感动吗?你能体味出:“百花伤尽了春,只有一朵秋”中的悲伤吗?你能体味出:“在遗忘的过程中,漂泊的月光经常来我的梦里栖息。”中的孤寂吗?一句句轻灵的诗句让我体味到了一种语言上的诗意美而又不缺乏哲理,让我在飘香的花园前,感受着现代小诗清新秀丽。 文章堆积了大量的诗句,显示的是外在的别人的诗意,缺少的是自己内心的感悟,引用诗句与自己的感悟未能合而为一,是典型的为文化而文化,过于浅显。如果再分析一下其语句与标点上的种种问题,人们有理由怀疑:这段文字是不是有备而来? 对于这种“文化”,正如某老师所分析的,真正的文化关怀应与关怀者的生命原创力密切联系,没有沸沸扬扬的生活热源,就没有精神的广度与深度。文化绝不是刻意制作的塑料花卉,它必须扎根于丰沃的土壤。还没读完几首古诗,就言不由衷地放言“太白”“东坡”,亲热得像在谈论他家隔壁的二叔,那不是真正的文化。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网络文化、影视文化、流行文化,以及外来的欧美文化与韩日文化,这些打着文化的幌子,实际上充斥着低俗化、商业化、炒作化、无厘化、小资化,属于一种典型的非健康的“亚文化”,与真正的文化相去甚远。 面对文化作文的这些误区,我们老师所能做的,就是研究文化作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体察人生,关注社会,走进历史,品味传统,思考存在,阅读典籍,锤炼语言,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让中学生树立起该有的文化责任,具备一定的文化良知,让作文真正成为承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真正的文化气息与魅力,以净化文化的生态,提高作文的品位,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