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课程化的思考

关键词: 关于作文课程化的思考,
作文在线 分享时间:

在阅读教学搞得如火如荼,取得可喜成绩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上好一节课,写好一篇下水文这样“蜻蜓点水”式的尝试,越来越不能忍受作文教学的“短腿”,甚至“残肢”。人们渴望着作文教学的根本变革,探寻着作文课程的系统建构。

然而,作文课程化谈何容易。我和我的同事搜罗了大量有关作文教学及相关研究理论著述,研习了许多(包括一些名师在内)业已成型的作文教学模式,并反观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验发现:作文课程化,我们该补的功课着实很多。

一、“可教”与“不可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作文目标的宏观表述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在“可教”与“不可教”之间游移,甚至迷失,所以作文教学也“不知从何入手”。除了作文训练数量、写作速度可以量化,写作知识、文体规范几乎不作要求。教学教研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直接导致作文教学无位无为,无怪乎许多人认为“作文水平不是教出来的”。

作家王安忆认为,“和音乐家、画家一样,写作是门艺术,但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掌握牢固的知识根基有助于写作才能的更好发挥”。作家严歌苓在旅美读研期间曾在这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写作方法,她也坦言自己的创作从中获益匪浅。既是一门技术,当然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训练过程中的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切实的指导。

当然,作文确实有些不可教。作文不是简单机械的劳动,而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天赋教不来,灵感不可教。“民间常有这样的传说,匠人做了一个美人,毫发毕肖,却只是个木坯泥胎,但等仙人吹一口气,美人便活了起来。”王安忆打这样的比方,为了说明就写作而言,“神仙的那一口气”是无法传授的,而能传授的是匠人的手艺与技法。

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没有教什么。教了一些大多是“不可教”的,而忽视了更多的“可教”。写作知识的回归,特别是语言这个工具使用方法的传授,思维训练的开展,素材选择的能力等,理应成为当下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作文教学无用论当休矣!

二、“有序“与”无序“——作文教学的序列化研究

凡技能训练皆有序列,眼下最通行的作文训练序列就是“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00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课程标准》)。很大程度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无序列状态。写作教学是否需要一个序列呢?

写作思维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能“想”到未必能“写”出来,但若“想”不到一定“写”不了,通常怎么“想”制导着怎么“写”,这就是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决定作用。而众所周知,人心智思维的发育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关热搜